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33
发表时间:2011-04-19 15:35 ——高考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解题攻略 高考试题命制,彰显能力立意。高考政治学科试题命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人文性,要求考生要将所学教材主要理论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热点、尤其是近几年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这对考生提出了极高的能力要求。在当前来说,提高考试成绩也是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高三学生眼下要着力解决的紧迫任务。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能否顺利解答是制约各位文科考生分数高低的突出方面。 高考文科考生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解答存在以下普遍性问题 1、审题缺乏严密性——“跟着感觉走” 读不准设问目标的有效信息,“答非所问”;读不准试题材料的核心思想,“迷失方向”;读不准材料的关键词,“以偏概全”。缺乏一个“细”字。 2、答案组织缺乏逻辑性——“雾里看花” 语言组织没层次而显凌乱;语句运用不完整而读不通畅;理论运用较缺乏使说理不透彻;理论运用不准确使“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知识整合不丰富而显单薄;知识积累较狭窄,总觉“无话可说”。缺乏一个“理”字 3、试卷安排缺乏合理性——“我的地盘我做主” 答题习惯较差。试卷安排太随意,书写马虎潦草,字写得大小不一,不注重试卷的统筹安排、整体美观,难以让阅卷老师有好感,往往是“劳而不获”或者“难有所获”。缺乏一个“勤”字。 “教材是根本”,对教材知识不熟悉,往往是造成考生“翻开书了然、合上书茫然、走上考场不知所以然”的主要原因。此外,平时训练力度不够,不注重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和归纳,也是重要原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笔者谈几点建议,希对大家有所帮助。 1、熟悉教材是根本 生疏的试题,不论材料再新、设问角度再刁,但答案主要理论依据都是来自教材,所以熟悉教材是解答政治考试主观性试题的根本。在高三政治学科的复习中,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首先要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进行全面梳理,做到了然于胸;其次要对不同章节、不同单元、不同教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要把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即必须从“点”到“线”再到“面”对教材进行综合掌握,才能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据为己有,为我所用。 2、注重积累很重要 加强训练,尤其是高考真题演练。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比参考答案认真揣摩,查漏补缺,知不足而后进。可以建立“热点问题库”,注重对典型的主观性试题的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加强课外阅读,比如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中央党代会、全国人大会等会议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主张和观点的积累;在平时主观性试题的训练中,一些典型材料中有些重要语句和精辟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有所积累。 3、解题思路最关键 (1)、审题有一“慧眼”,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首先,要审清设问目标 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要强调首先审清设问目标,再审材料,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材料的针对性,避免解题的盲目性,为解题赢得时间。审清设问目标,要学会使用“层次法”,层次分得越细越好。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明白运用什么知识(知识角度)?分析哪则材料(材料角度)?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角度)?这是什么题型(题型角度)?。题型不同,语言表述和组织的方式就不一样;从设问的内容看,有时就可以直接解读出很多答题的有效信息;运用知识角度不准确,就偏离了答题方向;材料角度不准确,答题就没有针对性。 例如:(09全国卷1)第38题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设问(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 这个设问目标其实是两个问。第一问的信息有: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属于“为什么”题型、主体是政府、解决“抗旱救灾”。第二问的信息有:运用政治常识中国家职能的知识、属于“体现型”题型、主体是我国政府。只有根据这些有效信息,才能整理出合理答案。 参考答案:(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地基本原则是对人们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分页---] 其次,要审清材料 第一,分清材料层次。理解各层次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学会分析,即细处感悟。 第二、综合各层次内在联系,明白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感悟命题老师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对所表达的信息是“肯定”或“否定”?是“褒”是“贬”?即是要整体感知。 第三、结合相应知识,对“关键词”要敏锐感知,充分挖掘解题信息。 例如:(09四川卷)第39题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将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3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设问(8)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10分) 材料六有两个层次。第一句是第一个层次,是这则材料的核心,后面的文字材料是第二个层次,是对第一个层次的具体说明。两个层次所体现的核心词是“联系”,设问目标要求分析说明这样做的正确性,这属于“为什么”题型,对应的教材理论知识点是“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所以必须尊重联系,不难理解参考答案:“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发挥交通建设的带动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联系”。 材料七也是两个层次。第一句是第一个层次,“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这则材料的核心思想。第二、三句为第二个层次,说近两年来四川省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两个层次是在强调,通过加强东西南北的联系来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词有“联系”与“发展”,加强“联系”推动“发展”。对应教材知识点“由于事物的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参考答案:“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会创造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四川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2)、试题解答讲“三度”、“三性”,才能完完整整、利利索索 第一、答案内容讲理论深度、语言才有有学科性 所谓理论深度就是指答题内容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主要理论观点,即所表内容要有理论支撑。这些理论观点是若干年来若干专家学者所归纳整理且被实践充分证明正确的,最具有说服力。主观性试题做答,有这些理论支撑,才显得有“厚重感”,才更“理性”,切忌缺乏理论支撑的“口语化”现象。要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教材理论观点进行有效整合,语言要具有学科性特点。 例如前例,(09全国卷1)第38题第(3)问: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答案组织中必须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国家机构的宗旨、我国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原则、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我国行政机关的职责等理论知识。 第二、答案内容讲政策高度、语言才有时代性 高考政治试题命制的时代性特点,要求我们要去适当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积累,重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全国人大会、中共中央党代会以及中央领导的重要主张和表述。作为当今时代的学生,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们依然用前例(09全国卷1)第38题第(3)问来说明,其中参考答案“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就是“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要由管理型向服务性政府转变”的灵活运用。 第三、答案内容讲知识广度、语言要有概括性 强调知识的广度即是说,在充分挖掘材料信息、设问目标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联系教材有关知识点。根据阅卷场“看点给分”来看,“宁肯做加法、也不做减法”。当然,找全相关知识点,再结合有效信息进行答案的整理要分清主次、学会取舍、突出中心。 例如:(09重庆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W w材料二 表3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
摘选自:2007年、2008年《重庆年鉴》和《重庆经济年鉴》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提出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从设问看:要求结合材料二找信息、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措施。依此,从材料看,包含的信息有:黔江区(地震遗迹是自然景观,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发展第三产业”;“双绿”牌珍珠兰花茶,对应知识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品牌战略”)。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可旅游开发,“发展第三产业”;全国黄连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对应知识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加工业”;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授信贷款15亿元,对应知识为“银行的作用”)。彭水县(阿依河景区,旅游资源,“第三产业”;百万亩草食畜牧基地,“发展优质特色农业”)。酉阳县(龚滩古镇,中国摆手舞之乡,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生产技术成熟的青蒿素制药企业,对应知识为“发展第二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秀山县(石堤古镇,花灯歌舞之乡,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锰、钒矿深加工基地,“发展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把以上有效信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认真取舍、合理整合,答案组织就容易的多。 参考答案:①重视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②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发展资源加工工业;发挥自然景观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③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3)、卷面安排“二注意”,才能干干净净,圆圆满满 卷面安排是否合理,是影响阅卷老师给分心理的重要因素。 一要注意卷面书写。“工整、美观、得体、大方”是基本要求。分数的高低,阅卷老师最有发言权,如果书写潦草、马虎,尽管运用知识较准确、语言组织有功力,但得分都不会太高。 二要注意卷面层次。要求“论点论据要对应、语言组织要简洁、内容层次要适度”。答案组织既忌不分层次,笼而统之,想到哪就说到哪,又忌层次太多,不能对有效信息合理整合,纯粹是教材观点的一种简单堆砌。 忙里偷闲,写下上面一点文字,以期能为高考文科考生在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时有所帮助。当然在这方面,不同老师有不同的认识,各有不同的“套路”,我更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我及我的学生能有所帮助。
文章分类:
兼山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