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常态教学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研究30
发表时间:2010-04-04 13:34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业已悄然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加强常态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从数学《折线统计图》、美术《字的联想》和语文《负荆请罪》等三节课谈起,探讨如何在常态教学过程中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常态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 应用研究 一、优化常态课效果,体现白板适用性 上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这类课,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可以让教师体验到一节好课的魅力,学习优秀教师的长处。但是,这些课往往经过多次打磨、试上,虽然效果好,其实并不是常态下的课。同理,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公开课、展示课也很多,效果也很好;但也看到,有些教师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公开课时,会出现刻意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刻意去表现交互式白板的众多功能,使一节课成为展示交互式白板功能的、“说明书”式的课——这在实际听课中,屡见不鲜。 在常态课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应该是技术应用的追求,交互式白板也是这样。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应用交互式白板,就是为教学服务的,是工具。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中,都有重点难点。如何应用工具和技术为达成各学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教师要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的独特优势,针对学科的特点,恰当选择一些功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可以这么说,在常态课上的应用效果,是最能看出一种新技术是不是适用的,也最能对新技术的应用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注重常态课应用,凸现学科特征性 既然是技术应用,首先是要为学科服务,那么,应用了交互白板的课,也应该带有明显的学科特征。数学课就是数学课,美术课就是美术课,学科特征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一想到“白板”,自始至终就是为了突出交互白板的功能,把不同学科的课,上成清一色的技术功能展示课。 如《字的联想》这节美术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活中的美术,重视美术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情境创设、新课导入、作品赏析、学生作业、课外延伸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了交互白板与课件的作用。学生在体验形态各异的文字的造型美感的基础上,引发了创作欲望,学生的兴趣在探索中得到激发。交互白板所用的教学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从构图、联想、色彩等方面,进行不同类型的文字设计,特别是把汉字的笔画结构、自然物象特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发展性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的设计能力、绘画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课件展示的作品和教师的“范画”,学生没有简单地“临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了有个性的设计创作,作品富有创意、精彩纷呈,体现了美术课的特征。 传统优秀教学,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虽然没有用工具,没有用信息技术,但其独到的方式方法,往往能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多少年来一直是广大教师所重视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交互白板,我们不但不能摒弃这些优秀的传统教学,而且要在研究中实现交互白板与传统优秀教学的优势互补。 如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教师从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创设教学情境,从条形统计图导入本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凸显了在生活中学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重视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与“学”,也重视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组织的学生互动,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使学生学习情绪较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状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了这些在传统优秀教学理念指引下的课堂实践,再加上教师设计制作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件,明显发挥了交互白板的优势。课堂教学中,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要素到绘制步骤、绘制要点,从对图的分析到根据折线的变化做出一定的预测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到基本知识学习、巩固深化、延伸拓展等各个学习层面,在多次实践参与体验中,在“作图”到“读图”的不断学习中,逐步感受到统计的思想,进而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依托常态课课堂,师生交互多样化 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以后,交互式课堂更是能呈现出课改的先进理念。交互式课堂,重视的是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与教材的交互。而用了交互白板以后,除了以上这些交互,又增加了人板(机)交互,这应该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而且,要明确一点:人板交互,是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与教材交互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交互的有效性。不能一用了交互白板,就把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作为唯一,或者去替代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与教材交互。 笔者听过一节小学语文课《负荆请罪》,这是以交互为特征展开教学的一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剧本的基本知识开始,与文本对话交互,逐层深入学习。学生在交互中交流学习,教师充分发挥了交互白板的作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在交互中,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伙伴”。教师设计了不同的话题,在话题的引导下,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对话。教师既是交互的引导者,也是交互的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和参与意识,并展开积极的思考。这些,得益于把对教材文本的精读与交互白板环境下学习平台的使用有效结合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多次安排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不仅体现了剧本教学、剧本学习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也成为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氛围热烈有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性格感情、矛盾冲突的发展,体味戏剧的语言魅力,进而加深“戏剧是语言的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